1600家企业抱团组建,3万件服装统一吊牌“汉工场”,售价仅为市场价六折
“新汉派和老汉派相比就是模式的差异”,汉派服饰企业由过去的单兵作战转为抱团作战,形成统一的渠道品牌“汉工场”。昨日,由1600多家汉派服饰企业抱团自建的“汉工场”开业,“汉工场”连锁管理总经理黄建华介绍,“目前,店内有3万件衣服,统一吊牌‘汉工场’,我们要打造中国式ZARA。”
5000平米卖场仅30个服务员
“汉工场”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位于经开万达百货四楼,该模式集纳了汉派企业服饰,是全国首创的区域化集合店。
武汉市服装商会会长刘树仁称,“汉工场”首先将相关汉派企业服饰的品牌进行统一,然后进行统一的推广和服务。
集合店连锁管理总经理黄建华介绍,“汉工场”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买手,买手挑选各家汉派服饰的优质产品,进行二次组合,“目前,集合店内有3万件衣服,统一吊牌‘汉工场’,我们要打造中国式ZARA。”
他介绍,由于是厂家直接供货,节省了批发商环节;另外,集合店模式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如相同规模的卖场,传统专柜模式可能需要1200个服务员,但是集合店只需要30个服务员。因此,集合店内的服饰价格比市场价低40%。
黄建华称,“汉工场”的目标顾客群是35-50岁的女性,月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如教师、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白领等,“如果说ZARA走的是年轻快消路线,那我们正好填补了他们的空白。”
一边选衣服,一边看设计师制衣
武汉市服装商会会长刘树仁介绍,集合店也称生活时尚体验馆,是对顾客生活方式的集合。卖场除了展示汉派服饰,还设置了工业版房、时尚教室、休闲书吧、学院制作等区域。
顾客在挑选衣服的同时,可以在工业版房观看设计师打版制衣,了解一件成衣制作的全部过程。昨日,有顾客提出,能否将顾客突然蹦出的创意融入到制衣中,刘树仁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建议,而且该工艺很容易实现,“只需搬来一台绣花机,就能将顾客的创意做到衣服上”。
在时尚教室,有专人帮顾客导购,告诉顾客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颜色、款式,如何搭配服饰。“这些都是免费的。”刘树仁说。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制作区域,该区域能将顾客的需求及时吸纳并反馈到服饰设计之中,同时该区域还是服装设计学校的实习基地。
另外,如果顾客逛累了,还可以在休闲书吧歇歇脚,点杯咖啡看看书,休憩一下。
生产能力强是汉派服饰企业的优势,但是研发和渠道却是短板,而‘汉工场’就是解决研发和渠道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扩张的速度将很快。
——黄建华
■分析
“汉工场”将解决汉派服饰研发和渠道短板
据了解,“汉工场”的投资主体是汉派商汇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16位汉派服饰企业负责人合作设立。“这是体制的创新,我们要集合汉派服饰的整体力量提升整体内涵和价值。”刘树仁说,未来的“汉工场”不局限于汉派,会逐渐走向全国,与国际接轨,但是不丢失汉派DNA。
黄建华称,未来“汉工场”的扩张将与商业体系建立战略联盟,如万达、武商、中商等,“只要我们运营成熟,到2015年复制30家店不算多”。
黄建华坦言,“汉工场”从有念头到开业只花了不到3个月,团队建设和营运管理还需要时间完善。另外,生产能力强是汉派服饰企业的优势,但是研发和渠道却是短板,而“汉工场”就是解决研发和渠道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扩张的速度将很快”。
武汉舒美珍子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易爱珍认为,有了“汉工场”,销售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了固定的销售也有利于指导生产。
渠道商谭光全称,集合店服饰品类要全、丰富度要高、比例分配要合适,这对买手的要求非常高。他建议,品类分布应与目标客户群家中衣橱一致,“比如上装、下装、连衣裙,在多数女性的衣橱中比例大致相同”。
昨日,由1600多家汉派服饰企业抱团打造的“汉工场”开业迎客。(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