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以超过17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好莱坞先是眼红,继之以抓耳挠腮,最后不得不选择进入中国。注入资本成立合资公司、力争扩大进口片份额、拍摄合拍片成为他们手上握着的三张牌。
但目前阶段,那些久经市场考验的好莱坞人面对中国这个庞然大物显得像是一个莽撞的年轻人,显然还不清楚怎样跟中国的电影人玩牌。而中国的电影人虽然急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却也没有学会如何接牌。
为了赚快钱,好莱坞与中国电影人都显得有些过于急躁了
“没有好莱坞公司直接到中国来了,除了我们。”两个月前,梦工厂动画电影公司(Dreamworks Animation SKG)掌舵人卡森伯格在成都财富论坛上高调放言。他想说的是,他是好莱坞目光最锐利,且最有行动力的老板。他不仅看到了中国这块电影新大陆潜在的市场机会,而且已经与中方伙伴步入合作蜜月期。
卡森伯格没有说的是,曾给众多全球大牌电影人带来荣光的好莱坞正在走下坡路:柯达破产了,胶片电影时代正在经历落日余晖;曾经是好莱坞一面旗帜的米高梅影业倒闭了,那头凶猛的狮子死了。来自好莱坞的知情人士介绍,过去十几年,好莱坞公司的收入构成主要来自于电影票房、DVD及电视版权销售。
其中,票房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0%-15%,属于赔钱的买卖,而占总收入40%-45%的DVD市场,原本能赚取70%-80%的纯利,但而今,DVD正在成为明日黄花,这使好莱坞的资金链变得紧张。
虽然新兴的互联网版权销售能占到总收入的10%-15%,但远不足以弥补DVD销量下滑带来的损失。华纳兄弟虽然名声在外,但作为“最花钱的孩子”,并不受母公司时代华纳的待见。
中国的形势却好得出奇,2012年,中国以超过17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好莱坞先是眼红,继之以抓耳挠腮,最后不得不选择进入中国。注入资本成立合资公司、力争扩大进口片份额、拍摄合拍片成为他们手上握着的三张牌。但目前阶段,那些久经市场考验的好莱坞人面对中国这个庞然大物显得像是一个莽撞的年轻人,显然还不清楚怎样跟中国的电影人玩牌。而中国的电影人虽然急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却也没有学会如何接牌。
《太极侠》的编剧迈克尔·库尼可能有点晕,在他的剧本上,一个转场镜头哪用这么琢磨?一个镜头上飞机,一个镜头出机场,主角不就到香港了吗?但与他合作的中国编剧尴尬地望着他,试图传达中方的意图:这样不行,中间还得补上一个镜头,那就是主角必须掏出一本港澳通行证。为什么?恐怕连导演基努·里维斯也弄不明白。但既然中方要加,那就加吧。
早年好莱坞跟中国合作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的。2006年,第一部真正的中美合拍片《面纱》(The Painted Veil)在广西黄姚镇开机。后期制作时,中方发出了抗议,原因是取景地点在镜头里看上去不够好看。中方要求重新取景。虽然好莱坞制片方依照要求拍摄了第二套备选方案,却以“电影需要这样的场景”为由,还是选择了“更难看”的那个场景。
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在中美合拍片的博弈中,中国公司越来越有话语权,而好莱坞更像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原因很简单,中国公司不差钱,谁有钱当然谁说了算。
好莱坞为什么要屈就于合拍片,而不是像梦工厂一样成立合资公司?因为美国电影资本进入中国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比梦工厂更早来到中国的华纳,曾试着投资院线,与上影、万达等多个中国公司合作,但其资金却始终进不了中国市场。
华纳无法在顶着它的名头的中国电影院里真正占股,而美国法律规定,你没有股权就不能将在中国的收入算入公司营收。这当然不能让华纳的美国股东满意。2006年,华纳失意地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有此前车之鉴,在合资这条路上,好莱坞显得更加谨慎。
合资需谨慎,所以在用影片打入中国市场这条道上,好莱坞可谓煞费苦心。近期上映的《环太平洋》就是最好的注脚。影片里,机甲战士最后固守的地方是香港,守卫香港的机甲战士“赤红暴风”是中国制造,驾驶员唐氏三胞胎在影片里被描述为“曾经七次击退外星怪兽进攻香港”的中国英雄。
无独有偶,华纳刚拒绝了POLYMORPHIC影业主席、独立制片人波利·约翰森(Polly Johnsen)手中一个F1题材的项目,仅是因为拍摄地点选在了日本而没有选择中国。“这就是中国市场变大后影响好莱坞的一个最好范例。”波利称,“如果电影的场景设在中国,而所有的角色都说着英文,不会显得非常奇怪吗?但是,这些华纳都不关心,他们只在乎拍摄地是不是选在中国,日本角色会不会对中国市场有不利影响。”波利显得颇为无奈。好莱坞的高层们还幻想着如同加点佐料一样,给影片加点中国元素就能讨好中国观众,但中国观众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2009年,根据WTO协议,中国放开进口片市场。2012年2月,中美达成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将每年引进进口片的数量由20部增加到34部,美方的票房分账比例由原来的13%调整为25%。虽然票房分账比例有所上调,根据中国现行政策,6%-7%的发行税却是由外方独立承担的。因此,好莱坞也没有在进口片上赚到多少钱。
于是,好莱坞扭头将主意打到了合拍片上。根据广电总局的规定,符合规定的合拍片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求:中方出资比例不少于1/3;必须有中国演员出演主要角色;必须在中国取景。重要的是,合拍片并不占用进口片的配额,且享受跟国产片同等待遇,外方票房分账比例可达43%,仅需缴纳10%的所得税。
中国的电影公司同样有合拍需求。在经历过万达并购AMC、小马奔腾收购又出售数字王国后,中国电影人深知,我们不差钱,差的是制作人才。有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虽然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已接近好莱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的规模,但生产能力还赶不上好莱坞四五十年代的水平。“好莱坞给HBO拍迷你剧的人,拿到我们国内来,都可以算是一线导演。”
因为能各取所需,中美合拍片近几年大行其道。由成龙、李连杰主演的《功夫之王》、李冰冰主演的《雪花秘扇》都属于合拍片。在2013年的上海电影节上,寻求合拍的项目达到21个。
但就合拍片目前的质量来看,整体上不敢恭维。以《富春山居图》为例,这部投资巨大的影片,使用大量好莱坞班底,但并没有赢得应有的口碑。究其原因,知情人士直言,一方面是因为好莱坞为了赚钱可以不断调低底线;另一方面,中国公司虽然不差钱,但却没有与好莱坞相当的制作水平。当赚钱成了合拍的唯一目的,观众还能买账吗?波利在好莱坞工作已超过15年,她的回答是否定的:“现在美国很多公司并不知道他们在干啥。如果一部电影纯粹为了赚钱而生,那它潜藏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波利暗示,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讨好,似乎有点努力错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