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的GDP增长率为7.6%,进口总额和出口额增幅双双回落,分别比一季度回落4.9%和8.0%。
不少人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更是一副“危机四伏”的场面。面临综合产能过剩、金融杠杆率过高、银行存贷比畸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根据桥水联合基金的数据显示,包括日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自2007年年中以来首次超过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汇丰的新兴市场服务业和制造业指数(EMI)也跌至49.4,这是EMI从2009年4月以来首次跌破50。
汇丰尤其指出,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大新兴经济体中,信心指数最为疲软的是中国。外媒称,金融危机以来一直扮演全球增长引擎角色的新兴经济体正在逐步让位给发达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增长动能减弱的一大原因,来自中国经济的转型。尽管上周的一系列数据重新勾起了外界对中国经济企稳的希望,但国际上已鲜有人预计中国还会回到过去几十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轨道。
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重大结构性转型,也对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其他国家带来影响,特别是巴西等资源出口国。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的新变化,给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了重大影响。
不过,对于新兴经济体当前遭遇的阶段性低迷,不少经济学家和跨国企业老总似乎并不太过担忧。包括巴西淡水河谷、德国阿迪达斯在内的跨国企业巨头的了老总都表示,依然新兴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尤其是中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副代表穆尔塔扎?赛义德日前撰文指出,中国在减少依赖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方面取得突破后,仍将是驱动全球经济的强大引擎。
文章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里,中国经济的推动力包括:国有经济部门的有力改革所带来的生产率快速提高、对银行体系的大胆清理,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步迈入全球贸易体系。这几股力量为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十年经济增长铺平了道路。
文章说,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信贷和投资拉动的发展方式转变到更多以消费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外界广泛猜测,中国不久将出台新阶段的改革方案,这将使中国能够果断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文章说,中国经济增长目前有所放缓,但经济放缓有很合理的理由,其中包括人口结构变化以及追赶世界水平过程中的增速自然下降,关键是面对经济放缓,要保持冷静,避免支持经济过度增长,同时准备好应对就业形势的变化。
文章认为,中国在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领域的改革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并产生持久收益。
当然,这种转变不会轻易实现,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庞大,但最终的结果将是经济发展更强大、更可持续,经济增长成果可得到更公平的分享,并使其在未来十年及以后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