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纺织网讯: 吴江东亮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海鹏是参团的代表之一,在韩国,他惊讶地发现,韩国企业的科学化管理、高素质的员工以及产品开发系统的完善,成了他此行最大的收获。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如今,企业家到国外出国考察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但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和中国企业家在出国考察时又有着哪些特殊的体会和经历呢?如果说改革开发初期的企业家出访国外是在摸索经验、学习如何学习,那么时过境迁之后,当代的中青年纺织企业的主力关注国外企业的点在哪里?让人好奇也心存疑惑。
效益≠规模?
这不是周海鹏第一次到韩国考察交流了。
在一家韩国企业的工厂里,他看到,狭窄的车间走廊里,一台台织造机器被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这个面积不大厂房的走廊两侧,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机器的显眼位置还配有机器型号、操作工姓名、正在生产的产品名称、甚至日期、天气等信息。由于位置有限,这样的标牌只能通过一根细绳穿过,系在显眼且不妨碍工人操作的地方。“远远看去,仿佛是一双鞋的标牌还没有被剪掉。”周海鹏说。
这是企业的第二层车间,在其他几个车间里,类似这样的标签状物体层出不穷,有些机器旁边甚至挂着厚厚的一个本,稍微讲究一点的,会把这层层叠叠的信息装进一个文件夹,就像求职简历。
“韩国的面料无论从质量还是花型创意,想必国内做面料的企业都有所耳闻,从他们工厂体现出来的简约而有效的工作方式,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独特思维逻辑和企业经营方式。”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谢方明说。“韩国土地寸土寸金,机器密集的排列方式和有效整合信息的手段首先给人一种印象——真正的集约化生产;其次,方便直观的信息牌体现了韩国人注重高效、有成果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细节为韩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重要的一席之地埋下了伏笔。”
狭窄的通道中,走在周海鹏后边的,是吴江盛路数码喷印面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平,他所效力的国内企业规模不小,正在一前一后地跟周海鹏探讨着同样的话题。
在李国平眼里,效益是不能和规模画等号的,而像韩国纺织企业这样短小精悍的企业运作方式在他看来,有着别样的吸引力和借鉴意义。“中国企业无节制的规模式扩张,缺点,已经显而易见了,这样的企业经营模式应该说早已不适应,也不该适应现在的经济节奏,况且,这和国家提出的纺织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也不吻合,是时候调整我们的经营思路和战略了。”
谢方明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国内行业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也清楚地总结过,韩国的对口企业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有利于我们反省自身,总结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