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月份的进出口出人意料地双双呈现负增长。
海关统计显示,6月,中国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进口下降了0.7%。中国上一次出口的下降出现在2012年1月。
数位受访人士认为,4月底启动的强效打击虚假贸易系列措施和前期人民币持续升值被认为是6月出口意外下降的重要原因。6月一直被视作是中国出口旺季的开端,出口旺季逆市下滑的势头若不能遏制住,中国外贸下半年的增长堪忧。
消息人士透露,1-4月和5、6月进出口数据的巨大反差已经引起决策层的警惕,“虚假贸易遮住了领导的眼睛,影响了决策判断”。他透露,对真实外贸形势的摸底和调查已经展开,调研的结论将影响后续外贸政策的方向。
中国的进出口数据从5月份开始骤降,1-4月,中国的进出口同比增长了14%,5月和6月单月却仅仅增长了0.3%和-2%。
进出口双降
受访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进口微降在意料之中,但出口超过3%的降幅严重超出预期,尤其这一下降出现在出口旺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分析师张永军说,进口的疲软与中国经济的减速有关,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价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速或下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曾明确表态,将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定为硬任务,而铁矿石和煤炭涉及的钢铁行业被视为当前产能过剩的典型。
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1.4亿吨,下降了1.4%,而铁矿石和煤炭的进口量增速也呈现大幅放缓。而6月28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276.1,创下年内最低,较今年2月份的305.6的高位下降了9.7%。
进口的疲弱也部分源于出口的疲软,1-6月,中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仅仅增长了1.1%,剔除前四月水分后,实际的增长数字预计会更低。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将6月份出口的下降归因为外需疲软以及汇率、劳工成本的持续上升。海关总署6月底对2000家出口商的调研显示,有49.2%的企业反映新订单金额同比减少,已经是连续第二个月订单下降的比例在扩大,有70.5%和59.8%的企业反映劳动力、汇率成本在增加。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116.3,较去年年底已经升值了5.6%。如果分币种看,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28号,人民币兑美元、兑欧元、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世俭说,人民币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周期一般为3个月至半年,从目前情况看,前期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事实上,商务部近期曾就当前外贸形势向其重点联系的1000多家企业做了问卷调查,72.6%的企业认为“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是当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而73.4%的企业认为是“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减压
即便6月份出口呈现下降,大部分受访人士仍然认为后续数月的出口会略有改善。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说,考虑到外管局政策的后续影响,全球经济放缓(IMF已经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估从2.4%下调至2.2%),以及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下半年出口仍然面临压力,但考虑到美国经济的复苏稳定,下半年出口5%-6%的增速还是能维持。
浙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郭磊也倾向于认为三季度的出口会环比回升,一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已经兑现,二则美国需求复苏所带来的传导效应终将会影响中国出口。
虽然贸易对GDP的贡献率逐年在下降,但二季度中国贸易增速的逐月下滑,预示着经济增长数据可能不如预期。结合前期公布的PMI以及PPI等,下周一即将公布的二季度GDP增速下行风险加大。
前述消息人士说,必须留意的是,出口旺季的下滑势头能否有效遏制住。6-10月被视作中国商品的传统出口旺季,中国出口商品以消费品居多,西方每年的感恩节、圣诞节前夕是中国出口的高峰期。
他说,决策层忧心的并非是贸易对GDP的影响,而在于外贸的恶化可能加剧当前已经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国外贸直接吸纳的就业人口大约有1亿人,这还没有考虑带动的上游产业就业人数。
他认为若形势继续恶化,决策层应该考虑出台一些措施冲抵影响,首先就是稳定人民币的汇率,甚至适度贬值,缓解出口压力;其次,必要的时候应考虑上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不过张永军认为,当前政府手中可用的政策牌已经不多,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仍然异常敏感,估计难有调整。
清华大学研究员周世俭认为,促进口的政策仍有空间,“日用消费品的降税应该尽快启动,”他说,此前化妆品等进口商品一直被列入奢侈品范畴被征收高额关税,“奢侈品的范畴需要重新界定,很多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应尽快纳入降税范畴,以促进进口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