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的外贸、物价、经济等重磅数据开始密集公布,左右市场情绪。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再度走弱的数据揭示了中国外贸的真实状况,也意味着整体经济的增长前景仍面临风险。
外需不足成硬伤
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09万亿元,同比下降3.1%,低于上月的1%以及市场预期值;进口0.91万亿元,下降0.7%,也低于上月的-0.3%和市场预期值。
“归根结底,企业还是缺订单,”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会长冯郑州坦言,“美国和欧盟经济活动双双走弱,是我国进出口数据双降的首要因素。”
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1%,其中美国、欧元区、中国、巴西的增长预期均被下调。IMF还警告欧元区国家面临相当大的衰退风险,不仅经济增长疲弱,失业率也创新高。
我国海关总署分类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分别同比下降5.4%和8.3%,对香港地区的出口也同比下降了7.0%。
外需不足尚未根本改善,全球性风险仍值得警惕。今年上半年,剔除虚假贸易的部分,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情况不乐观。一达通平台对500家企业景气度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外贸景气程度快速下滑,其中新增订货量、实际出口货物量、盈利水平和开工率的下滑幅度都非常明显。
青岛一家纺织企业的销售经理向记者坦言,不少外贸企业订单都是通过外贸公司对接,没有自己开拓市场的能力,销售不掌握在自己手上。一旦外贸公司手上没有单子或没有议价能力,很快就坚持不住了。
“目前订单增长不够明朗且呈现下降趋势,中小外贸企业主对未来景气状况持观望态度,”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判断。
汇率和外贸冲突
除了外需硬伤之外,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指出进出口下跌的原因包括,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摩擦加剧、工业增长疲软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多方面。
商务部近期针对重点联系的1000多家企业问卷调查,其中26.8%的企业出现出口亏损。企业普遍反映近期出口形势不佳,人民币升值和外需不振是制约出口的两大主因,多达73.4%的企业认为是受累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对美元自6月份以来,一直在6.12-6.1350区间徘徊。过去12个月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约7%,对中国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伴随着人民币的强势,让外贸出口企业很受伤。记者采访多家企业了解,高新技术行业能够承受人民币对美元升至5.8的位置;对于鞋包、服装、家具等传统行业,当汇率达到6一线时,企业就很难生存。
对此,资深外汇专家汤亚键表示,汇率是市场的一部分,政府不宜在这方面展现过多“父爱”,总有一些企业会在这场升值中成长起来,否则产业调整将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