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纺织服装制造业出口呈现波动式回暖,内外棉花价差逐步缩窄,利好因素叠加使得行业效益明显回升。截至7月4日,Wind统计数据显示,申万分类纺织制造业42家上市公司中23家披露业绩预告,14家公司业绩预喜,3家续盈,占比73.91%,其余6家预减或续亏。
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纺织制造行业的复苏,市场期盼已久的棉花直补政策有望成型,将强力提升行业竞争力。
棉纺企业表现突出
Wind数据显示,在已披露业绩预报的42家纺织制造上市公司中,10家棉纺业中的8家业绩预增。中信证券指出,受益订单量稳步回升和毛利率恢复,加工制造企业上半年盈利将普遍好于2012年同期。其中棉纺企业表现尤其靓丽,华孚色纺、百隆东方中报净利润预计分别同比增长100%、70%以上,鲁泰A预计同比增长40%以上。
“出口波动式回暖及国内外棉花价差缩窄,使国内纺织服装出口国际竞争力得到修复。”东北证券分析师叶长青指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年前5个月纺织品累计出口419.33亿元,同比增长10.1%,海外需求呈现复苏迹象。此外,国内棉花价格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趋于稳定,328级棉价一直在19000元/吨上下波动,而同期国外棉价稳步上升。截至6月26日,国内328级棉价19312元/吨,而港口提货棉价15886元/吨,两者价差缩减至3426元/吨。
上市公司中期业绩也印证了回暖事实。华孚色纺业绩预告显示,201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212.11-10747.46万元,增幅在80-110%。对于业绩大幅提升,公司将其归功于国内外棉花价差逐步收窄,产品销售价格有所提升;预计二季度进口棉增加,用棉成本有所下降;市场持续回暖,下游需求有所提升。
政策利好值得期待
安信证券分析报告指出,纺织制造板块由于出口复苏趋势确定、高库存消耗接近尾声、订单结构改善以及产能增加等因素,行业整体量价同升,并且有望进一步受益内外棉价差缩小带来的业绩催化,棉纺龙头受到市场关注。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获悉,国家正研究相关措施,缓解收储政策造成的棉花市场扭曲,而棉花直补政策也有望在今年于新疆地区试点并推广。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直补政策,在有效保护棉农利益的同时,减少国内棉花流通环节,将棉花市场从政府管控回归到市场机制下,有利于国内棉花价格市场化,使得内外棉价接轨,从根本上解决内外棉价差问题。从而使得纺织制造业成本回归合理,进一步提升纺织出口企业竞争力。
2013年由于终端消费弱复苏、全球库存高企,纺织产品售价明显上升可能性较小。安信证券分析师赵志成认为,如果明年棉农实行棉花直补政策,不考虑国际棉价走向,预计国内棉价格会有所回落,成本下滑有望提振2014年纺织制造企业整体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