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部挂牌督办下,深圳警方近日破获了一起骗取进出口退税特大案件,涉案金额达12.8亿元,刑事拘留23人。(7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深圳破获的这个骗税案,历时长达3年,犯罪团伙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段实现了“配货、配票、配资金流”三大环节成功对接,骗取巨额出口退税。在看似天衣无缝的作案手段后面,是税务、海关等部门在监管上的巨大漏洞。纵观整个案子,尽管作案时间之长、骗取税额之大,都创造了新的纪录,但其生成路径依然是犯罪分子的处心积虑和监管机构的监守空白,并没有什么新花样。
但是,透过这起案子,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国家为支持外贸发展而推出的出口退税政策,已经成为被犯罪分子盯上的一块“肥肉”。实际上,类似的骗取出口退税的事件,此前已在各地经常上演。因此,我们除了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对监管部门严重失职进行追究以外,还应该反思这项出口退税政策,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是否有必要继续推行。
出口退税政策是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出口,扩大我国对外贸易而推行的一项财政刺激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连年增长,成为推动GDP高速增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国家为此也减少了大量的税收。
仅以2012年的情况来看,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全年出口退税高达10429亿元,在全年税收收入100601亿元中占到的份额超过一成。可以想见,将历年出口退税的数据加总起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它给国家带来的好处仅仅是做大了出口数据,却为此而造成大量税收流失。这种增长只是维持了数据的光彩,实际上并无什么实质性的积极意义。而且,国家在这方面的税收减少以后,为了保证财政收支的平衡,必然会在其他途径增加税收,从而加重国内民众的税赋负担。
当然,出口退税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它可以减轻出口企业的负担。尤其是在目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出口退税更可以减轻出口企业因为汇兑风险而产生的损失,保证出口企业能够生存下去。但是,这也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当国家将这种政策优惠向出口企业倾斜时,实际上也造成了对大量内贸企业的不公平待遇,他们不得不向国家缴纳高额税赋来弥补国家因为对出口企业退税而造成的税收减少;二是出口企业在获得出口退税以后,其出口产品可以以低价销售,从而造成了同一件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价格反而比国内市场便宜的现象,建立在牺牲国内消费者利益基础上的出口退税政策产生的实惠,最终是让海外消费者来享受了。
更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这种出口退税政策,很容易在产品出口所在地引起贸易纠纷。最近几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西方国家加紧了对我出口产品的“围剿”,以反倾销、反补贴为名,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西方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固然是从他们的自身立场出发的一种短视行为,我国政府有必要与其展开博弈。但是,面对接二连三发生的贸易摩擦,我国确实也有必要反思这项出口退税政策。它牺牲了国内市场的公平和民众利益,同时又招致国际市场的不满,即使是从做生意的“性价比”来判断,也不是一桩十分划得来的买卖。
出口退税政策的长期实施,与我国长期以来对GDP的过度推崇有直接的关系,也是政府过度参与经济事务的一种必然结果。今天,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调整之中,政府职能需要转变。国家也希望以内需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对于以往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整,让所有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是题中应有之义。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财政刺激政策,曾经为我国外贸高增长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对其进行全面反思并考虑逐步退出,现在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