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工业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不低于美国和欧洲,但是天空依旧灰暗。在笔者看来,部分缘于我国的煤含硫量较大,且煤粉较多,使得排放出来的含硫含氮氧化物超标,造成滤袋的寿命缩短。国外的滤袋寿命通常可以达到6年,反观我们的滤袋,好一点的寿命能到2~3年,大多数都在1年以内。试想如果一个有着30万、60万、100万千瓦的机组在运行中把滤袋烧穿了,那么排放出来的粉尘肯定会超标,而且在2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停机更换滤袋实在不太现实。
在中国的火力发电除尘中,袋式除尘只占到10%,而发达国家要占到70%~80%。过去,我们采用的都是静电除尘,现在是用高温滤袋来解决这一问题。新的电厂都要求使用袋式除尘,但是由于袋式除尘的使用成本要比静电除尘高,所以很多老电厂面临着非常大的改造压力,须投资上千万元。从这个角度来说,产业用纺织品的后道补贴很重要。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上个月刚完成呈报工信部PM2.5预算补贴,希望3年内给电厂48亿元的补贴技术改造。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只追求短期效益,在研发经费方面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通常一家德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10%~20%。如果是研究碳纤维,他们可能会不计成本、不计时间。而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费用争取到2015年达2.5%,与德国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再看台湾的纺织研究所,他们研究一个项目大约要5年时间,并且会有几百万元的经费投入。他们不断发掘新课题,成功后再进行产业化。我们的研究院自己研究自己生产,反而形成了一种壁垒,导致我们很难有机会再去研究新技术。
从一个侧面来说,我们的技术不够先进,产品品质不够优秀与研发经费不足关系密切,若能形成“政府重视-财政支持-新品给力”的良性循环,治污工作必将取得喜人进展。(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