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实生活相比,人们接触混血儿更多是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言情小说,高大、帅气、幽默、睿智、等等优秀品质集于一身,再加上一双别样颜色的双眸,几近完美的形象成为了许多人对混血儿的第一印象。
现在,不光帅哥讲究混血,这顶光环已经蔓延开来。近些年,应和着某些潮流,许多品牌也走上了混血的道路。套句老话,科技在发展,世界在进步,一切都要与世界接轨,所以“混血”品牌应运而生。
起初,一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高品质、高品位、高价格、高姿态强势来袭,消费者心中国际名牌的概念与形象悄然形成。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国际名牌的入驻丰富了当时中国服装、时尚行业刚刚起步时相对单调的市场环境。同时,他们的“大腕”风采也让众多消费者为之折服,并成为其品牌的拥趸者。
风风光光的打响了第一炮,但后续传来的一些消息却让人心寒。一些品牌产品的质量亮起了红灯,在高姿态不回应的处理方式下,许多贴牌制造、代加工等问题被挖掘出来,成功地转移了大众的注意力,“中国制造”成为了替罪羔羊。这是一个思想圈套,随着品牌的发展,在当地寻找加工厂这种混血方式是合理的,但中国是制造大国,制造业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国际名牌,为何会放弃大批的优秀工厂,反而与黑心的小作坊合作?笔者不是阴谋论者,所以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利润驱使。让人莞尔的是,他们的信誉真是足够强大,在众多事件之后,仍有消费者选择原谅并继续支持。
同样是混血的品牌,有一些却没有这么幸运,遭受到大众的谴责,其中大部分是国外注册、国内制造的“中国品牌”。这种混血方式似乎特别不被消费者接受,其实仔细想来这些品牌只是抓住了消费者的某些心理,在此方面动了一下脑筋而已,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之所以让消费者如此排斥的原因无非是有些品牌将国外注册这点吹嘘放大,哄抬价位,而不注重产品质量,这样的恶意欺骗让消费者心寒不已,从而产生了厌恶情绪。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让许多此类“混血儿”中优秀的品牌也连带着遭受白眼。
品牌混血本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齐聚的好事,但出现这些害群之马让人无奈。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混血儿队伍,跳脱言情小说,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一些歪瓜劣枣混杂其中,拉低整体水平。消费者早晚会意识到外国的月亮不会更加圆,再强大的信誉也会有消磨殆尽的一天,靠坑蒙拐骗做品牌更加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做一个有节操的混血品牌吧,不要让消费者失望。(服装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