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高于前值和路透调查预估中值2.3%。
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6%,跌幅较前值进一步扩大,路透预估中值为下降2.3%。
~~~~~~~~~~~~~~~~~~~~~~~~~~~~~~~~~~~~~~~~~~~~~~~~~~~~~~~~~~~~
主要数据:
--4月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上涨0.2%。
--4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0%,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
--4月PPI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6%。
以下为分析师和市场人士的评论: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 谢东明:
我们看到中国消费品方面存在通胀压力,但工业品方面有通缩压力,PPI已连续14个月下降,4月同比降幅实际上有所扩大,凸显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CPI方面,鉴于目前的缓慢复苏状态,短期内不必担心通胀压力。受即期效应影响,6月CPI涨幅可能会反弹至3%以上,但下半年应远低于3.5%的目标。
政策方面,我们认为目前的要务是进行产业改革,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因此,重点将从宏观政策转移至微观政策,我们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
--联讯证券宏观和固定收益分析师 杨为(学+反文旁):
4月的CPI显示出消费者价格仍然比较疲软,环比数据仍然不及我们预期,虽然在3月食品价格超跌的判断下,4月进行了修复式上涨,但上涨幅度仍然较低;另外,非食品价格同比数据出现下降,亦对消费品价格有向下的拉动力,此外H7N9也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进而促使肉类价格出现进一步的回落。我们认为整体消费者价格仍旧处于超跌状态,但可能会进入明显向上阶段。我们预计5月的CPI比值在2.5%-2.7%,而6月的比值在2.8%-3.1%。
工业品结构性疲软的态势或仍将持续。从数据来看,我们预计5月PPI收在-2.2%与-2%之间,而6月的PPI有可能达到-1.2%左右,我们认为PPI短期底部已现,但这种底部主要是基数因素带来的。
--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 姚炜:
从数据看通胀压力不大,CPI除了食品其它没有什么问题。PPI一方面反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另外中国本身剩余产能问题没有解决,企业难以提升盈利水平。
好的方面来说没有输入性通胀压力,但也显示整体需求偏弱。还是要靠下周工业、消费、投资这些数据来判断真实需求,我们目前觉得即使有反弹也不会很明显。
--广发银行债券分析师 颜岩:
通胀总体符合预期,肉禽类价格下降,一定程度受到猪肉污染和禽流感的影响,需求萎缩,预计未来几个月需求会逐步恢复,下半年需要担心的是禽类的价格,可能出现上涨,并由于替代作用推动肉类价格上涨。蔬菜价格有望随着天气转暖回落。
通胀对政策主动放松的障碍不大,政策变化还要看其他经济数据。从其他国家看,经济运行不太乐观,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有利于国内通胀水平的稳定。
债市受数据影响不大,因为符合预期,影响较大的是接下来公布的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
--花旗集团中国高级经济学家 丁爽:
通胀和预期相符,主要是食品略高一些。到目前为止通货膨胀还是在2-2.5%之见,还是比较良性的。特别是剔除食品和能源的CPI,按照统计局数据来核算的话只有1.8%,通胀目前不是一个威胁。
PPI降幅比预期的大,很大一部分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但同时也说明国内经济是弱复苏,需求没有明显的反弹。PPI对CPI也有抑制作用。
当前来看通胀不是一个大的威胁,但预测未来数月会是上行的趋势,到年终估计到达3%左右,主要是受基数效应的推动。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性很小,但政策从偏于宽松向中性转变的过程会比较慢。
--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 薛鹤翔:
4月CPI符合预期,通胀压力不大。经济环比动能较弱,涨价动力弱、需求不强,部分食品因素需求不强,且通常二季度蔬菜价格是淡季属于价格下降阶段,且今年下降的时间点提前。
PPI较弱,数据略低于预期,原因包括:4月份外围大宗商品跌幅较大,尤其是黄金和铜;中国对资源品价格的改革,油价向下;国内经济中上游产能过剩,中上游经济疲弱。
总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变化,仍然保持中性,降息可能性很小,对流动性管理会加强,因为毕竟资金的流入很显着,今天要发100亿3月期央票。但是流动性加强管理不代表货币政策会发生变化。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副总裁 胡艳妮:
PPI的跌幅偏大表明二季度经济还是处于去库存的阶段。大家之前都以为今年形势要比去年要好很多,库存储备了不少,现在还得降价去库存。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疲弱,购进也起不来。PPI环比下降0.6%,应该达到了年内的一个低点,下半年会有一定回升,同比可能会回到零,但全年估计仍为下降。
CPI下半年涨幅过3%还是有可能的。食品价格、尤其是肉禽类价格现在在谷底,下半年有个逐步回升,整体需求方面还是会有反弹。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通胀压力还是有的,通常4月环比是持平,这次上涨0.2%是不好的势头,价格上涨主要来自于货币宽裕条件下的关键商品(食品)价格上涨。不过通胀压力虽有但还不用太过担心,接下来预计还是维持目前2.5%的水平。PPI持续往下说明经济形势不好,需求不旺。
如果PPI继续往下走,CPI延续目前水平,短期内(三个月)降息的概率在加大。我认为未来政策组合会是紧数量低利率。一方面数量收紧,发行央票,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外管局监管加强控制国外资金流入,另一方面,为稳定经济刺激需求,可能还是会有降息。
--日信证券宏观分析师 陈乐天:
CPI符合我们的预期。食品价格的上涨与回落是近期CPI大幅波动的根源;可以作为核心CPI的非食品价格,今年以来一直保持上涨态势,是真实通胀压力的反应。上半年,由于食品价格的季节性回落,通胀基本稳定3%以下;但下半年当食品价格季节性上涨后,通胀可能会超过3%,但在4%以下。
PPI比我们预期回落得要快。从各分项来看,生产资料尤其是其中采掘、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是PPI低于预期的根源;因为生活资料价格仅环比下降0.1%。PPI同比下滑加快,主要反应了目前中上游行业较高的库存压力,以及投资需求的回落。全年来看,PPI同比会保持下降,转正的希望不大,工业生产环节通胀紧缩压力比较大。
货币政策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降息行为及量化宽松,掣肘了中国央行的货币调控。在下半年通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央行难以通过价格政策进行应对,更多的会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
--浙商证券宏观分析师 郭磊:
CPI并无意外。值得注意的是PPI跌幅超出预期,这一结果一方面是来自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国内工业活动景气度偏弱。PPI继续下探让我们不得不重新估计库存周期的进程。尽管目前中游制造业处于库存底部位置,但正如我们所知,在价格稳定的预期形成之前,企业补库存的动力会偏弱。微观层面主动补库存的斜率低,则宏观经济会维持在疲弱状态。我们判断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这一逻辑的影响,因此4月主要工业国都出现了一轮景气指数的环比走低,多个经济体的降息由此出现。
从中国政策角度,我们倾向于认为中国目前应借机调结构而非跟进降息,但从概率上无法排除这一可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宇雯:
食品价格是推动CPI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粮食和蔬菜。后期蔬菜价格要看天气因素,二季度供应往往会充足一些,价格料不会有很大涨幅。预计二季度CPI和一季度相比只是缓慢的回升,不会有大幅度上涨。目前更关注下半年物价走势,因为猪肉价格三季度可能见底回升,而且资源价格改革也在进一步推进。对全年CPI涨幅预估维持在2.8%不变。
PPI降幅扩大主要是国内经济复苏力度非常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较弱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需等待更多宏观数据出炉来对经济前景做进一步判断,估计还是弱复苏格局。
--民族证券财富中心总经理 徐一钉:
数据比一些机构的预期要差一些,但也在预料之中。从之前公布的官方PMI数据看到,4月制造业也在回落,一些分项数据不是很好。PPI同比下滑超过预期,也反映出终端消费的不足,这和之前公布的一季度GDP数据相匹配,国内经济目前还是处在一个弱复苏阶段。此前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对PPI的数据有一个滞后影响。
预计未来几个月CPI还是会有一个回升,但基本上也就是在目前水准高一些的位置,近期不太可能达到3%以上,PPI继续下探的空间也不是很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 余秋梅:
鲜菜价格上涨较多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4月份的鲜菜价格比3月份都会有所下降,今年4月份鲜菜价格环比不降反升,情况比较特殊。据气象部门发布的资料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4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7.9%,鲜菜的正常生产和供应受到影响,导致价格上涨。据测算,如果剔除鲜菜价格上涨的影响,4月份不包括鲜菜的CPI环比下降约0.12%。
新涨价和翘尾因素双双增加,影响CPI同比涨幅扩大。发布的数据显示,在4月份2.4%的CPI同比涨幅中,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分别为1.4和1.0个百分点,分别比3月份增加0.2和0.1个百分点,两者合计增加0.3个百分点,影响4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
**相关背景**
--中国中中共中央政治局称,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仍需要增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将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预计,较宽松政策和换届效应等因素,将支持二季度中国经济稳步小幅回升至8%,未来物价料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估约2.3%;政府需要以“宽财政”扶植经济内生动力,货币政策则应坚守“稳健”,总体保持“中性”。
--中国官方4月制造业PMI指数意外回落,新订单、库存等多项指数均下降,出口订单降至荣枯线下方;汇丰中国4月制造业PMI亦回落且略逊于初值,新出口订单、就业等分项指数降至萎缩区域,通胀指标则大幅下滑,呈现与官方PMI相似的走势,反映出中国经济复苏的脆弱性。
-- 路透最新调查显示,鉴于中国一季度经济表现逊预期,多数分析师略微下调对全年经济前景的看法,但总体仍较乐观,预计今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8%左右,通胀虽将温和上涨但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