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外贸经历了严峻考验,进出口月度波动大,且全年低速增长。2013年,我国外贸增长目标被设定为8%,但在开局的1~2月,出口增速却达到了23.6%,显著高于市场预期。今年1月份,我国外汇占款也随之大幅增加了六千八百多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是什么因素促成了今年我国外贸的良好开局?这是昙花一现的临时现象,还是贯穿全年的趋势?出口形势的好转又会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怎样的影响?
主持人:钟 伟 《中国外汇》副主编
嘉 宾: 梅新育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黄海南 平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
钟伟:欢迎两位参与本期的“圆桌”讨论。我国出口在今年的开局不错。两位能否介绍一下目前的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比较给力,是欧美传统市场复苏还是东亚需求强劲?是进、出口共同增长还是两者有落差?
黄海南:今年1~2月份,出口增长23.6%,开局良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出口方式来看,出口快速增长主要是一般贸易拉动的。1~2月份,一般贸易出口增速达29.8%,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仅有5.9%。二是从出口的区域来看,外需强劲的区域来自东盟而非欧美传统市场。1~2月份,我国对欧、美、日三个地区的出口增速为10%,其他地区增速达到34%。其中:美国增速15%,日本为零增长,欧洲为9.8%;东南亚联盟39.4%,香港60.8%,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都是很高的增长。三是从出口的商品来看,1~2月份,除了集成电路外,其他出口增速较高的商品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灯具、箱包、家具、鞋类、纺织、服装、塑料(9945,195.00,2.00%)制品等。四是进出口增速出现分化,进口增速2月份为-15.2%,1~2月份累计为5%。
梅新育:目前的外贸出口增长是全面增长。在主要贸易伙伴中,除了对日贸易萎缩,对其它国家和地区贸易全部增长,差别仅仅是增长多少,对东盟、美国以及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贸易增幅特别显著。
在外贸增长中,一般贸易增长明显更快。前两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3166.2亿美元,增长11.5%,占进出口总值的52%;加工贸易2025.8亿美元,增长7.6%,低于进出口总体增速6.6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33.2%,比去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
钟伟:可否对目前出口猛增给出一些合理的解释?是全球经济探底回升的结果,还是我国外贸结构有所优化?或者是基数效应、价格因素或者季节性因素使然?
黄海南:1~2月份出口猛增,可能的因素有:外需好转、价格推动、基数效应、汇率因素。
第一,外需好转。从OECD综合领先指数、以及美国、欧洲等地区的PMI指数来看,过去的几个月外需略微好转。OECD综合领先指数从2012年9月份开始微弱反弹,从100.07上升到100.3。尽管其反弹力度较弱,但总体是向上的。
第二,价格因素。出口增速指的是出口金额的增速,而非出口数量的增速。1~2月份出口增速的大幅上升,价格因素应该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估计2月份出口价格指数上升到103以上。我们估计,价格因素可以解释出口增速的3~4个百分点。
第三,基数因素。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年1~2月份的出口金额占全年的比重大约为13%左右,2012年的1~2月份为12.9%,并没有偏离历史均值。另外,从增速来看,2012年1~2月份出口增速为6.8%,并没有大幅低于2012年全年7.9%的平均水平。因此基数效应不大明显。
第四,汇率因素。在扣除汇率因素后,1~2月份出口增速为22.8%,仅比扣除前的23.6%低0.8个百分点。
我的结论是,即便考虑上述各种因素,还是难以完全解释1~2月份出口的大幅上升。因为外需的好转是缓慢而微弱的,难以促使出口大幅急剧回升;价格因素也只是影响3~4个百分点;而基数、汇率因素影响则甚微。
梅新育:我认为,出口同比猛增主要原因如下:
首要因素是经济基本面,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复苏态势改善,或是在低谷大致站稳,没有进一步显著衰退。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最为显著,今年前两个月美国经济实现了扩张,就业市场也有小幅改善。特别是就业市场改善,标志着美国经济真正走出了前几年高强度反危机时那种“无就业复苏”局面,表明经济复苏基础已经比较坚实。欧盟和欧元区形势明显劣于美国,但也没有继续出现大幅度萎缩。根据欧盟统计局3月6日发布的统计修正数据,截至去年年末,欧元区已经连续5个月经济萎缩,2012年第四季度GDP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0.9%,2012年全年GDP萎缩0.6%。
其次是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比较优势日益突出的机电产品在近几年表现出了良好的抗冲击能力。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878.1亿美元,增长20.1%,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5%。
第三是我国企业经过调整重组,国际竞争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议价能力增强,因此,出口额增速高于出口数量增速。这一点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表现最明显。今年前两个月,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695.7亿美元,增长40.3%,增长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单价的大幅度增长,前年、去年也都出现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减少但金额上涨的现象。
第四是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性优于其它竞争对手,赋予我国企业额外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稳定性差异影响到微观层次企业的安全与竞争力,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显著增长,部分应源于这种“危机淘汰竞争对手”效应。
钟伟:去年全年,海关观察到的外贸顺差,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观察到的外贸顺收,两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在今年开局,出口形势好转的同时,央行外汇占款升势更猛,顺差和顺收之间的差异是否在目前已经逆转?这种逆转的原因何在?
黄海南:今年1月份,外汇占款猛增六千八百多亿元,与此同时,银行代客顺收达到900亿美元,远远超过不到300亿元美元的外贸顺差,即顺收大于顺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2年顺收约1100亿美元,顺差约2300亿美元,即顺差大于顺收。这意味着资金在外流,由此导致新增外汇占款较少,全年增加仅为不到5000亿元。那么今年1月份外汇占款的上升是不是意味着顺收与顺差的关系已经逆转?这主要取决于国际资本的跨境流动。
梅新育:主要应该是前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动荡引起的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贬值预期在去年下半年以来有明显逆转,影响了企业居民对资产币种结构的选择;加之量化宽松政策延续、加码的效果逐渐体现出来,资本再次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推动新兴市场货币汇率回升,也加强了企业居民等市场主体的上述预期和选择。
钟伟:目前能否预判这种好的开局,是暂时性的还是趋势性的?它是否意味着全球经济已探底回升?是否意味着通胀威胁将逐渐从隐忧变成现实?又可能给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政策带来怎样的影响?
黄海南:我对2013年中国的出口持谨慎乐观态度。即出口增速可能高于去年年底过于悲观的预期,但也不能过于乐观。原因如下:
第一,外需虽然有所好转,但不足以支撑出口高速增长。OECD指数回升的幅度较小,美国PMI尽管显著向上,但来自美国的需求难以成为推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流,因为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未见好转。
第二,劳动密集型商品难以推动出口快速增长。1~2月份,除了集成电路、贵金属饰品外,出口增速大幅上升的基本上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灯具、箱包、家具、鞋类、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然而,除非中国的出口结构立刻发生变化,否则即便劳动密集型产品继续快速增速,也难以推动整个出口维持较高增速。
第三, PMI新出口订单低迷,预示出口好转难以持续。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从去年11月份的50.2%下降至今年2月份的47.3%。
第四,进口依然低迷,加工贸易没有改善。全球经济可能已经见底,但通胀在今年内还难以成为大的问题,因为经济复苏的势头仍然较为温和。如果通胀快速高企,宏观调控将从偏松转为偏紧,我们认为上半年可能性很小,下半年可能性增大。
梅新育:我预计目前外贸的良好开局至少可持续半年,但今年下半年之后乃至明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社会震荡风险则较高,存在重演从1970年代繁荣落入1980年代债务危机的风险压力。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态势稳固,由于新兴市场在我国出口中占比已经在一半左右,这种潜在的风险压力不可低估。因此,我们要重视目前的通胀压力,也要看到潜在的资本流动逆转和由此引起的外汇占款萎缩等风险。
钟伟:谢谢两位的精彩观点。梅博士的判断相对乐观,指出了目前外贸的好转可能隐含了中国宏观经济更加稳定,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力的上升,以及全球经济逐步稳定的大背景判断;黄博士则相对谨慎,认为目前尚未有明显证据来解释外贸好转的基础力量。不过两位都特别关注美国量宽政策的退出和跨境资金流动的趋势,并判断中国在经济持续弱复苏条件下,全年外贸应谨慎乐观。(《中国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