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人员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操作西汉提花机模型。
正在杭州西湖博物馆举办的“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特展,最近加入了一件重量级展品:根据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物复原的2000年前的汉代提花机。
这台提花机曾经改写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
“我们几乎与这次发现擦肩而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介绍,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因为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成都市老官山西汉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当时几个大墓都曾被盗,木椁里几乎没有什么随葬品,但墓葬底箱随葬器物保存较好,4台提花织机模型均出自2号墓的底箱。它们均用竹木材料制成,结构复杂,细致精到,经轴上还残存彩色丝线。同时出土的还有整经、络丝、摇纬等相关纺织工具模型和15个从事纺织生产的彩绘木俑。
这是我国发现的唯一完整的西汉时期的提花机模型,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提花机模型。“古代机械全部或大部分部件都是木制的,极易腐朽,因此从事中国古代机械史研究的学者,最苦恼的就是见不到‘真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说,这4台织机模型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介绍,蜀锦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踞织机(腰机)、斜织机、丁桥织机、花楼手工提花机这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缺乏提花装置时,只能使用手工挑花的方式构造花纹,这给花纹的复杂化与规模化带来局限。提花技术是纺织史上的里程碑,通过把编制好的提花程序贮存在织机的综片或是与综眼相连接的综线上,可以重复控制提花的动作,从而大大提高织锦图案的精确复制。
工作人员在现场演示了这台模型提花机的操作原理。坐着的一名人员手脚并用,一边丢梭一边推动,每织一行,拿起木杆推动横梁一次,脚底踩动踏板一次。虽然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样的织法效率并不算高,但是在2000多年前,这是最快的织锦办法。
在复原时,专家对织机原理有一个初步估计,认为汉墓提花机与清代出现、至今在成都双流还在使用的“丁桥织机”类似:每多一组控制经线的综板,脚底就要有一个踏板。花纹越复杂、综板越多、踏板越多。但这台提花机刷新了专家们的认知:选综的工作不是靠踏板完成的,而是头顶上带有锯齿的横梁,每推一格,便带动换一片综。
用这台机器织出的纹样与从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织锦图案一致,甚至在俄罗斯巴泽雷克墓地出土的中国战国时期的织锦中,也能找到相同的图案。赵丰推测,如果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提花技术和提花织机,这意味着提花技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得更久远。
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参加“丝路之绸”国际学术报告会的多位外国学者的兴趣。丹麦国家基金纺织品研究中心主任玛丽·路易斯·诺什说,公元前2世纪的织机和丝线等有机质文物能完好地保存下来且被发现,这在世界考古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代表了中国汉代纺织技术的高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则认为,这台提花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和纺织史的空白,其学术意义毋庸置疑。同时,这些织机曾用于生产汉唐时期的蜀锦,而蜀锦是当时中国丝织品中的重要代表,它对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文化的传播互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