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地区 粤绣,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
艺术特色 粤绣最初创始于黎族,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明朝中后期形成特色: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捻缕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五是绣工多为男工。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粤绣刺绣技法有“钉、垫、拼、缀”五种。其中一些技法难度大,要求高,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立体针法被认为是刺绣工艺中难度最高的针法。
传承人现状 2006年,“广绣”与“潮绣”并称为“粤绣”捆绑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少芳也成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少芳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是粤绣发展最为艰难的日子,广州的正规刺绣工厂消失殆尽,仅存的4名绣工,连同她在内的2名设计人员调到广州绣品工艺厂。直到1994年,粤绣几乎陷入艺绝人散的境地。于是,55岁的陈少芳筹建起“广绣艺术研究所”,在传统粤绣技艺上,加入众多现代绘画艺术元素,开宗立派创出独具一格的“陈氏绣法”,使这门濒危的艺术迎来转机。
传承人现状 已过古稀之年的粤绣大师许炽光出身于刺绣世家,是家族的第4代传人,6岁便开始学艺。行内人把他尊称为最后的“花佬”。“花佬”是指粤绣行业中的男绣工。许炽光说,刺绣是一门很考验耐性的手艺,绣一朵手掌般大的花至少要两三天,而且工钱不高。他曾收过几十名弟子,结果能坚持下来的只有两三名。许炽光希望更多青年继承粤绣这项濒临失传的民间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