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代表们现场观摩了棉花的机械采摘、清花、轧花、打包等一系列流程,以及棉花所近几年培育的“中棉所86”、“中棉所83”等9个棉花新品种(新组合)和机采棉新品系“中915”、“中6913”。听取了相关专家关于机采棉关键栽培技术、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技术的开展、我国棉花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的新进展等专题报告。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劳动密集型作物。目前,种棉比较效益下降、人力投入成本高已成为限制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推广机械化植棉成为棉花发展的根本出路。
根据棉花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在农业部行业项目和产业体系的资助下,棉花所栽培室科技人员主攻棉花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棉花机械化采收示范试验基地,初步探索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明确了关键栽培技术措施,建立了适于机械化采收的标准种植模式,结合育种室科技人员筛选出的具有较大潜力的早发、集中成熟、适合机采的新品种、新品系,实现了农艺农机融合,示范田亩用工可减少一半以上,亩产子棉仍可达到300公斤的高产水平。
此次现场会采用了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研制的国产新型采棉机,采净率达到93%。近年来,两所紧密配合,把握棉花机械化采摘的发展趋势,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联合攻关,重点围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的农艺农机配套开发,相继攻克棉花机械采摘的品种选择、栽培模式筛选及其标准化、采摘机械的轻简化等技术难题,取得了明显进展,将为全国,特别是内地,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据了解,这种自走复指杆式采棉机每小时可采收10亩地左右。批量生产后,每台价格约30多万元,仅为进口机型的十分之一左右,适应不同的棉花种植模式,结构简单,性能优越,可满足我国广大棉区轻简收获的需求,在河南、山东、河北、新疆以及南方棉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棉花所所长李付广指出,随着人工成本的升高,其与植棉效益的平衡已经被打破。惟有发展机采棉,大幅度降低人工投入,方能提升我国棉花种植行业的竞争力。机采棉的试采成功,标志着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能够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全程机械化生产,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植棉的比较效益上升,有利于保障我国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