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纺织科技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再生医学领域潜力股:SF/PVA共混纳米纤维材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3-04-23

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来源广泛,然而纯丝素蛋白材料硬而脆,易断裂,可纺性差。而PVA是一种成本低廉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成膜性能好,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本文使用了天津市卫生装备研究所提供的桑蚕丝、北京普博欣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透析袋。通过丝素蛋白与PVA的共混,能够改善丝素蛋白的缺陷,弥补其不足,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得性能优良的纳米纤维材料。细且均匀的SF/PVA共混纳米纤维材料,在再生医学应用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和前景。

实验操作得出关键数据

蚕丝主要是由丝胶和丝素蛋白两部分构成。丝素蛋白是蚕丝的主要部分,含量约占蚕丝的70%~80%,丝素蛋白分子以反平行折叠链(β-sheet)构象为基础,形成直径约为10nm的微纤维,无数纤维密切结合组成直径约为1μm的细纤维,约100根细纤维沿长轴排列,构成直径为10μm~18μm的单纤维,这种单纤维就是丝素蛋白纤维。丝素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蛋白纤维材料,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对活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机体无毒性、无致敏和刺激作用,丝素蛋白可部分生物降解,其降解产物本身不仅对组织无毒副作用,还对如皮肤、牙周组织等有营养与修复的作用。

SF/PVA共混静电纺纳米纤维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一方面由于电纺纳米纤维膜具有孔隙率高、长径比大、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有利于细胞的粘附、迁移以及增值,指导细胞分化成熟细胞体;另一方面,神经、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在组织的生长上具有方向性,控制细胞按照一定的方向生长对其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物相容性纳米纤维材料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中,人们也发现纳米纤维的取向度对于细胞的吸附和增殖具有重要作用,即细胞倾向于沿着纳米纤维取向的方向生长。

实验操作得出关键数据

由于丝素蛋白分子具有高度有序的反平行β-折叠构象,并且两条相邻的β-折叠肽链的N-H和C=O间形成氢键,结构很稳定,因此丝素在一般条件下是难以溶解的,只有在酸碱或是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才能水解,然而用酸碱会使丝素的分子量降低,不利于纺丝,所以一般用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来溶解丝素。本论文拟采用CaCl2-C2H5OH-H2O三元溶剂溶解丝素。

本实验流程是:蚕丝脱胶—丝素溶解—丝素溶液透析—丝素溶液浓缩—丝素溶液浓度测定。

原料与仪器

桑蚕丝若干(天津市卫生装备研究所提供);碳酸钠、氯化钙、乙醇、聚乙二醇(PEG-20000,平均分子质量为18500g~22000g)(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透析袋(规格为3500道尔顿,北京普博欣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型号DF-101S,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提供);高速大容量电动离心机(型号XJ-A)、电子天平(型号JA5003)和数显鼓风干燥箱(型号GZX-9070MBE,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提供)。

试样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桑蚕丝置于浓度为0.5%的碳酸钠溶液中,浴比为1︰50,在90℃~100℃的水浴锅中处理30min,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搅拌,30min后取出用自来水冲洗干净,重复3次,前两次用自来水冲洗,第三次用去离子水冲洗。以脱去蚕丝中的丝胶。脱胶后洗净,用烘箱在60℃下烘干得到精炼蚕丝,并计算脱胶率。可以通过脱胶率的计算来估测丝胶脱去情况(注:蚕丝中丝素蛋白约占总重量的75%,丝胶约占25%,故脱胶率应在25%左右)。

离心后得到丝素蛋白与三元溶剂的混合溶液,但是丝素溶液分子中含有CaCl2、C2H5OH小分子,如若纺成纳米纤维膜用于组织工程材料,不仅会影响细胞的粘附,也会对细胞生长造成危害,降低其生物相容性,故必须设法把这些小分子去除,得到纯净的SF溶液。丝素蛋白属于大分子,故考虑用透析的办法,用一种膜能阻止丝素蛋白大分子通过却能让CaCl2等小分子通过。选择规格比较小的透析袋来透析纯化丝素蛋白溶液。

把规格为3500道尔顿的透析袋剪成20cm长的小段,根据丝素溶液的量剪取适当的段数,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几分钟,透析袋会慢慢变软胀开成筒状。把丝素蛋白溶液加入透析袋中,不要装的太满,装入量约占透析袋长度的1/2~2/3之间,装液量不要太多,以免透析过程中把透析袋胀破,丝素蛋白溶液流出。然后,把透析袋扎紧,放在流动的自来水中透析48h,之后用去离子水透析24h,并且需要每两个小时换一次水。透析后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用于透析的水中是否有白色沉淀,无沉淀则得到纯的丝素蛋白溶液。

将透析过的丝素蛋白溶液连同透析袋直接放入40%的PEG-20000溶液中浓缩,PEG-20000溶液要能浸没透析袋,大约7~8小时后会浓缩到15%左右。此过程中要一直注意丝素蛋白溶液的浓缩程度,以免丝素蛋白溶液成膜。

取一定量浓缩后的丝素蛋白溶液,称取其质量,然后放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成膜,并称取膜的质量,因为丝素蛋白大分子不易挥发,可用膜的质量除以取得的丝素蛋白溶液的质量,来代替丝素蛋白溶液的浓度。

静电纺丝实验

静电纺丝试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即常见的针—板电极结构,实验溶液通过微量计量泵控制流速,经医用注射软管推入喷丝针管。交流变压器经整流后得到直流高压加于电极两端。

本实验中聚乙烯醇的浓度为8%。根据所需要的浓度,称取一定质量的聚乙烯醇(PVA),加入蒸馏水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中,温度设置在80℃,搅拌1h,直至完全溶解,制得所需浓度的PVA溶液。

将配比好的溶液充分溶解混合后加入20ml注射器中,用医用软管连接到喷丝针管,喷丝针头取21号针(外径0.82mm,内径0.52mm)、22号针(外径0.72mm,内径0.42mm)。将注射器固定于微量注射泵上,流量可用微量注射泵控制。将高压电源用电夹夹在针头处,接收极接地,本实验中电源电压范围在15kV~30kV。实验条件和参数如下表所示。

数据分析确定最佳工艺

在相同的接收距离、相同电压下,不同的溶液及配比的比较。取实验组A2、A5、B1、C1、D1、E1、F1、G1中样品研究如下。

如上图所示,比较A2和A5可以观察到,纯的SF溶液浓度为25%时,纺出的样品能够成丝,但是却有很多珠状液滴出现,当浓度提高到34%时,A5明显比A2纺出的丝的效果好,但仍有部分膜状结构粘连,可能是溶剂未挥发干净留下的。当丝素浓度较低时,丝素溶液具有较差的可纺性,这是因为纺丝液粘度小、分子链间作用力微弱、表面张力不够,并且此时纺丝液中溶剂含量大,挥发缓慢,所以在A2图中的样品出现了较多细小的珠状液滴,且纤维层间粘连严重,浓度增大有所改善,但还是有粘连。

比较A2和B1可以看出当在25%的SF溶液中加入PVA时,纺丝液的可纺性明显增加,A2中只是出现少许丝,大量的珠状液滴,B1中却出现了很多丝,而且丝比较均匀,虽然还是有部分珠状液滴。可见在纯的SF溶液中加入PVA能够改善SF溶液的可纺性,这是因为PVA具有很好的韧性,溶液粘度较大,加入SF溶液中,使SF溶液的粘度增加,分子链间作用力增强。

比较B1、C1、D1、E1可以看到SF/PVA的配比由90/10变化到50/50时,可纺性进一步改善。当PVA含量低时,喷丝还是比较困难,接收板上出现较多珠状液滴(如图C1、D1、E1),提高PVA的含量后,共混纺丝液的可纺性增加,珠状液滴会逐渐减少。而近一步增加PVA的含量,又会出现珠状液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纺丝液中两组分的共混相容性所引起的。比较F1、G1,共混纺丝液纺出的丝中有珠状液滴,而纯的PVA丝却很均匀,很少有珠状液滴。

结论:SF溶液浓度增大,其可纺性增加;加入PVA后可纺性近一步增加,当配比为60/40左右时,效果最好。

静电纺丝过程中,喷丝针头处的液滴在高压静电力的作用下克服纺丝液表面张力,形成射流,在电场中运动变形,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来拉伸,最终在接收板上形成纤维。因此,场强对纤维的形貌、分布、直径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于实验用的针—板电极结构中,某一点的场强大小与针板之间所加的电压是紧密相关的,改变电压就能改变场强大小,从而影响射流受力情况。

对于一定流速的纺丝液,如果场强太小,无法克服表面张力,液滴就会慢慢在针尖处积累,最后在重力作用下掉下来,对于易挥发性的溶剂,则可能使溶剂在针尖处挥发,固化的溶质会堵住针口,它们都无法形成纤维。如果场强太大,射流受到的电场力就会很大,就会使针尖处的溶液供应速率无法达到供给要求,就会出现断流,这样形成的纤维,直径分散度会比较大。

因此,实验中,对于某一种纺丝液,正常纺丝需要的场强是一个区间范围,即所加电压有一个区间范围。取实验组A9、A10、A11,这三组试验中SF/PVA=100/0,SF浓度为34%,除纺丝电压变化外,其余条件均相同。

根据实验数据可分析出A9中纤维相对较粗,纤维直径分布比较宽,纤维粗细不均匀,其原因是喷丝液挤出后没有得到充分的牵伸。随着电压的增高,电压为25kV时纺丝液得到很好的牵伸,纤维直径变细,直径分布比较窄。电压为30kV,纤维直径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比电压为25kV时小,说明此时纤维直径更加均匀。(经济日报)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