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化纤产业界,提到郭大生的名字,可谓无人不晓;在国际化纤工程领域,同行人士也同样佩服他,既敬他为国际化纤工程领域专家,又视之为竞争的强劲对手。
日前,由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大生为项目带头人,由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常熟恒意化纤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32头平行纺FDY关键技术与装置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13年度“纺织之光”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采用熔体直接纺丝、牵伸、卷绕一步法、平行纺工艺技术路线,通过单锭头数增加提高单部位产量,实现大容量、高效率,该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涤纶FDY生产技术和纺丝头数最多的FDY生产装置。
与24头相比,32头平行纺纺丝设备使单部位产量提高30%,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0%;解决了单部位丝束数增加引起的设备安装占地面积过大、升头操作困难、卷绕转角大造成的丝束张力差异大等问题。
项目:增产节能效益高
据了解,32头平行纺FDY纺丝设备主要包括纺丝组件、风仓、方筒形甬道体和甬道出口,纺丝组件为四喷纺丝组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四个独立密封的空腔,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四个独立密封的空腔平行并列排列;方筒形甬道体内部设置有丝束集束器,丝束集束器靠近丝束的内表面为光滑面;方筒形甬道体下端连接卷绕机导丝器,丝束进入甬道出口。
据郭大生介绍,“32头平行纺FDY关键技术与装置产业化”项目创新性的提出了单部位32头FDY平行纺丝机的设计构思;研制出聚酯熔体输送和分配、新型四联结构纺丝组件、甬道集束器装置以及纺丝计量泵与卷绕头同步升速程序控制等技术;进行了大容量涤纶FDY工程集成化研究,开发出了单线年产13000吨、32头平行纺差别化涤纶FDY生产装备及配套工艺,开发出了专用程控软件和工程组态软件,成套装备自动化控制水平、控制精度高。单线产能达到国际一流规模,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皮,综合能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32头平行纺FDY关键技术与装置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科研:“三帮”为企业分忧
“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替企业分忧。”郭大生是这样想的,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某化纤公司1993年引进全套生产设备之后,曾一度陷入停产困境,后来虽然投产,但成本投入非常高。为此,该公司痛下决心进行彻底改造,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择了我们。从1998~2002年,他们先后与我们公司进行了三次合作,使该公司的技术设备和生产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经过三次合作,该公司现在年产量达到6500吨,产品提高了三个档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郭大生谈道。
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在帮助化纤企业通过低投入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还把提高技术水平与强化管理结合起来,采取一系列经济、技术措施,对化纤企业实行“三帮”,即一帮企业以较低的投入进行技术改造,调整投入产出比,使企业逐步由减亏变赢利;二帮企业增加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生产体系由刚性变柔性,以适应市场变化;三帮企业加强管理工作,推广国外先进的工作法,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逐步提高整体效益,他们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正是因为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为化纤企业的竭诚服务,并与常熟恒意化纤有限公司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才开始了“32头平行纺FDY关键技术与装置产业化”项目的产业化。
企业:产业化的中坚力量
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主要从事化纤及化纤原料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等业务,也是国内首席化纤工程公司。“虽然是交钥匙工程,但是最新的技术能够迅速被产业化,成为先进生产力还需要下游企业的鼎力配合和支持。我们和常熟恒意化纤有限公司的合作真正做到了1+1>2。”郭大生说。
针对“32头平行纺FDY关键技术与装置产业化”项目,在由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常熟恒意化纤有限公司组成的产学研用攻关团队中,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多年的设计理论基础及功能创新与常熟恒意化纤有限公司多年的化纤生产经验相结合,提高科研效率,也大大缩短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时间。
据了解,该项目单线生产能力13000吨/年,产品质量均一稳定,产品种类主要包括细旦纤维、超细旦纤维及多种改性纤维等新品种,该项目已在常熟恒意化纤有限公司70000吨/年项目及其他企业成功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我国化纤产业升级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