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贸促会发布了《2014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对2014年展览业发展进行回顾和分析,对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预估。报告认为,展览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展览市场将在新常态中进行结构性优化和整合。近年来,规模化场馆建设趋势明显,2015年中国展览业将在保持低速增长的同时进行优化和整合,同时各城市展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增长势头放缓 行业将重新洗牌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总量和专业展馆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每年经贸类展会约3000个,展览面积达8000万平方米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拥有5000平方米以上会展场馆316个,可供展览面积1237万平方米。
中国会展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同时业内对我们与会展发达国家的差距有着清醒认识。法律法规不配套、标准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不到位、高端人才不足以及展会质量待提高等都是该行业存在的重要问题。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保持微弱复苏态势,中国也迎来了增速下台阶、质量上台阶的经济新常态,展览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基本过去。在市场总量不再急剧扩张的背景下,业界格局可能发生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展览业将得到更多关注,行业性展会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新技术为传统展会注入新活力
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对于依托传统产业生存发展的会展行业而言,信息化意味着什么?
新技术新手段不能代替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数字时代传统展会仍有发展空间,信息化技术的扩大应用为展览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现场数据统计,到线上线下展会共同发展;从信息新技术的应用,到会展科技资本的融合,当前中国会展行业体现出 “会展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据中国贸促会调查,去年几乎所有展览会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10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展会几乎全部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展会的结合。
作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展会应成为广泛应用高精尖技术的平台。目前从传播效果、受众体验角度看,无论是参展商还是消费者都欢迎新技术与传统展会相结合,对这种需求应予以关注。科技助推会展进步将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坚持市场化方向 用好“政府之手”
国内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长期保持了较高经济增速,但与政府部门尤其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也是分不开的。然而随着产业整体走向成熟,行政部门过多干预微观决策的弊端正日益显现,持续不退的场馆建设热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贸促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场馆建设自2010年进入新一轮投资周期后,始终热度不减,不但京沪穗等核心展览城市的大型展馆正加快展馆改扩建的步伐,一些二、三线城市更是纷纷将兴建展览中心作为推动当地会展业发展、拉动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核心项目。
展馆并非越多越好,展馆建设必须与会展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前二、三线城市的展会数量有限,尤其是7至8月份展览淡季期间展馆利用率不高。在我国展馆竞争已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场馆供给得不到有效控制,低出租率甚至空置现象将难以避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以及各地各部门对政府主办展会和论坛活动开展清理规范,会展业去行政化效果显现、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使市场在行业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突出是会展业发展的方向,具体而言就是展会由市场主体办、因市场需求、按市场规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