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解决展馆问题所带来的不便
2012年,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筹备之初就遇到了北京国展中心9号馆被拆除、可用展览面积减少的情况,但是参展商报名依然踊跃。主办方在实地考察展馆、多方协商和讨论之后,重新规划展馆分布,对布局做了较大调整,并新开发了共1000多平米净展览面积区域,成功解决了因为展馆问题所带来的不便。展览会面积达到50000平方米。
在展位设计上,2012年的展会,展位搭建一改往日形象,使用最新设计与材料,体现了更强的功能性与美观性。为了方便买家到场采购产品,展会还对个别产品区域进行了细分。也是在这届展会上,主办方在大力邀请华东、华北、东北观众参展的同时,加强了对于中西部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的组织,对各地服装协会、专业市场等进行多点拜访、定向邀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13年:经济危机下的平稳发展
2013年的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海内外参展商热情高涨,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344家参展商携带最新产品参展。其中国内参展商987家,海外参展商357家。欧洲馆参展面积增加了20%。在这届春夏面料展上,还增设了花样设计区,演绎最新潮流趋势。展览期间共有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25078专业买家前来参观、采购。
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与海内外的参展企业一起,不仅经历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经历了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下的困难时期。在这个过程中,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切实从参展商角度出发,引导着参展商的品牌升级与产品创新。
2014:新地点 里程碑式的增长
在这一年,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发生了新的变化,注定成为展会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春夏展历史上首次移至上海举办。从北京转向上海,博览会的迁移不仅仅是为离开局促陈旧的展馆、离开北京3月料峭的春寒、离开习惯在北京展会采购的观众、离开可以同期互动的chic展,更是为了春季展更加贴近面辅料产业的集群、贴近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经济、商贸、会展的中心,贴近更多的国际专业买家。共有来自近2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参展商携带最新产品参展,并启用上海世博展览馆1号、2号及4号展馆。
2014年的intertextile春夏面料展除了业内熟悉的德国展团、葡萄牙展团、意大利Milano Unica展团,还有来自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团亮相,参展阵容十分强大。尤其是韩国展团,50家韩国企业对优质的高级时装面料及功能性面料进行了集中展示。印度展团也首次参加intertextile春夏面料展,成为一股新鲜血液和力量。
本届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展会举办地点的变化和专业观众数量60%的增长,共有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40,000多名观众到场参观,使得展会现场呈现了近几年来春夏面辅料展难得的人气。
2015:改变 四展联动 全面提升
2015年,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将移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览面积将达到历史新高——10万平方米,相比2014年展览面积增长一倍,预计参展商将超过2500家。一举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主办方及参展商的展场面积不够的问题;同时,也使得博览会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全面提升、比肩国际化品牌大展的新阶段。
新展馆位于虹桥,作为上海的西大门这里更靠近江苏、浙江等相邻省市的纺织生产集群地。此外,展馆毗邻虹桥机场、虹桥高铁站等交通枢纽,进出上海更为方便快捷。另一方面,超大的展馆面积使得展会可以容纳更多的海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及专业观众。与此同时,展会重新选址还给海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及专业观众提供最先进的展览设施,如遍布各个展厅的Wi-Fi网络服务。相信这座全新的展馆也会为本届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带来全新的面貌和发展空间。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超大容量,也为多场展会和活动的同时举行提供了场地条件。去年还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今年3月也将移师上海,与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同期同地举办。同台演绎纺织魅力的还有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中国国际针织(春夏)博览会。
至此,纺织行业出现超大规模的展会群,形成四展联动之势。纱线、面料、针织、服装,纺织产业链上的四大块也首次聚集在同一地点。这条覆盖了整条纺织业的价值链,将为参加这四展的海内外参展商带来更大的商机,与此同时也将吸引更多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参与其中,方便彼此更加有效、快捷的进行对接。四展联动将为纺织行业提供全方位的商贸洽谈、渠道拓展、趋势发布、国际合作和资本对接等的高品质的交流平台;展会的国际性、贸易性和时尚性将演绎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