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表示,纺织品文物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一大重要类别,清末民初服装和社会团体旗帜尤显珍贵。清末民初上海书业商团团旗,正中缀有红色六角形装饰,每个角内依次饰以“上海书业商团”六字,六角形装饰正中饰以“书”的繁体倒书。上海书业商团龙旗,其上装饰有蓝色行龙一条,龙首高昂,龙首之上为一轮红日,浓缩近代上海商业发展的侧影。
由于在传承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病害,2012年8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委托中国丝绸博物馆对这批纺织品文物进行健康评测,实施保护修复。至今,中国丝绸博物馆已完成26件纺织品的修复,这次精选18件组成“旧旗新帜”修复成果展。其中,清石青缎地五彩云龙纹朝服袍,是清代典制中最为重要的礼服。这件朝服袍以石青色缎为地,前襟、衣侧、下摆及袖口缘以片金,通体施绣;清红缎地五彩云龙纹对襟褂,前后襟及肩部以盘金绣有蟒八条,白色素缎挽袖,绣有蝴蝶纹样。
此次展览还从文物修复的专业角度展现文物保护修复的完整程序。修复技术人员王淑娟说,修复时间最长的展品花了4个月。26件纺织品先要进行体检,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检测污染物元素成分。如一件光绪时期的嫁衣,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污渍。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织物组织结构,这批清末民初纺织品经线密度在120-150根/厘米,纬线密度40根/厘米。生物学显微镜观察纤维纵向与横截面的不同形状鉴别种类,一件服饰上的颜色可达10余种,既有槐米、红花、靛青等天然染料,也有酸性红、孔雀石绿、甲基蓝等合成染料。了解构造后,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去污,配比相同材料进行修复。王淑娟说,补衣服讲究天衣无缝,修复更注重加固、延长文物寿命,“有些文物必须先浸入丝蛋白溶液,固化脆弱的纤维。”
张岚说,明年3月中国丝绸博物馆展览结束,展品将从杭州回沪,尽快与上海市民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