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本届京交会上,有关官员和业界专家建议,会展业市场化发展需要解决好政府职能定位、明确市场机制、创立公平制度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四大关键问题。
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目前,会展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专家分析认为,我国会展业目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会展规模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全国举办展会超过7000个,较1997年增长了近6倍。截止目前,全国会展场馆总数为300多个,可供展览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中国对外经济技术展会展出净面积和专业展馆、室内展会面积均居世界第二。
其次,地域分布较为集中。我国展馆建设和展会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据统计,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地区的展会数量和展馆可供展出面积分别占全国的62%和59%。
第三,办展主体多元化。政府、行业协会及各种所有制企业在我国展会市场中各显其能,全国5000平方米以上的展会中各类企业办展约占57%,行业协会办展约占20%,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办展约占23%。
第四,新兴展会快速发展。随着传统展会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一系列新兴服务贸易展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批产业特点鲜明、行业影响显著的展会。如引领服务贸易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推动文化交易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促进技术贸易的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
会展业面临多重挑战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我国会展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多重挑战。
第一,行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定位不明确。一些地方对会展市场调研不够充分,对发展会展业的定位不够准确,缺乏合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会展业发展规划和指引,导致展馆重复建设,展会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部分地区在建设展馆时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展馆设施功能落后,管理水平比较低,展馆建成后利用率不高。
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建议,会展的组织者和提供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掌握会展活动的基本规律,明确自身定位,真正成为参展商和采购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房爱卿说,近年来,在中国会展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低水平的重复办展、无序竞争、恶性欺诈情况依然存在,扰乱了市场金融秩序,损害了会展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影响了中国会展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第三,会展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内地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会员超过80个,位居世界第一,约为德国的两倍,但经UFI认证的展会数量仅为58个,不足德国的一半。同时,据德国经济展览和博览会委员会统计,在2011年全球会展企业排名中,营业额超过1亿欧元的27家会展企业排行榜中国内地无一入选。
第四,我国的会展业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行业标准和统计制度不尽完善;会展教育滞后,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会展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会展业市场化需解决四大关键问题
房爱卿说,目前中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比,总体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处于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的转型期。只有继续坚持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然而如何走好市场化之路,与会专家提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第一,政府在会展业中的职能和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政府总体上应放松管制,取消或者下放行政审批,减少审批事项;对会展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会展主体的资质条件。房爱卿表示,商务部将加大改革力度,下放审批权限,简化管理程序,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倡导有序竞争,推动会展业加快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第二,着力完善会展领域的市场机制。这个市场机制包括准入机制、市场体系、监管机制及失信惩罚机制。任兴洲建议,市场准入中引入负面清单的原则,明确会展里面什么能展,什么不能,什么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什么不能。
国际展览业协会执行副主席陈先进建议,会展举办应从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他认为,目前对国际来华展览要进行事先审批,它加强了政府的权力,限制了市场的效率,也容易产生寻租空间。
第三,创造各类会展主题平等发展、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一方面,鼓励所有会展企业共同发展,形成多元竞争的市场格局。另一方面,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依法监管等方面,一切所有制主体应该一律平等。
第四,加大会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房爱卿表示,商务部将结合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加强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和鼓励办展主体通过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手段保护展会的知识产权。同时,进一步研究建立全行业的诚信体系,探索建立信用档案和违法违规单位信息披露制度。